咨询电话:027-83662394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对话陈孝平院士:让器官捐献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23-05-05     浏览:     作者: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是挽救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点亮他人希望的高尚行为;是服务医学发展、展现人性光辉的无私奉献行为;是传递人间大爱,体现社会进步文明的正能量。如何推进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发展,是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本次采访,我们特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主任陈孝平,其就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01

问:人体器官捐献理念的普及是一项长期、艰巨、持续的工作,然而传统观念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等思想根深蒂固,请您谈一谈如何改变这一观念,以提高器官捐献在民众中的认知和认可度?

陈孝平院士: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与普世的生命价值并不矛盾,其中有很多理念相融合、相统一,比如我们提到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但并不等于不能够捐献器官去挽救他人,人们常说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强调的也是救人性命这件事是功德无量的。我们应多宣传和提倡这些正能量的内容,引导民众加入到器官捐献的良好社会氛围中来。

另外,我们并非执着于改变民众的生命价值观,而是消除两者之间的互通障碍,架起沟通的桥梁。当代在中国民众的价值结构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传统儒家文化的“品格自律”“家庭本位”以及“人伦情感”等观念。在《孝经·圣治章》中孔子曾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中国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也有记载:“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这些思想都说明,几千年以来我们对生命价值认知的原点是对生命的敬畏,以及生命价值的至高无上性。

微信截图_20230828111351.jpg

《孝经·圣治章》中记载“天地之性, 人为贵。”

02

问:2020年8月27日,全国首个由院士领衔命名的科普工作室——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在武汉成立,之后通过开设健康科普大赛、走进校园等活动逐步推进,并有众多院士、专家加入科普推广工作,让健康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科普模式如果运用到“器官捐献”理念的传播上,有哪些借鉴呢?现有政策与宣传的作用是怎样的?

陈孝平院士: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有着自身的特色,首先,从平台而言,是由众多跨学科的顶尖专家团队组建的,为健康科普的权威性、科学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其次,从内容而言,就百姓最为关心的健康问题、公众热议的健康话题入手,传播健康知识,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再次,从传播途径而言,通过开辟电视、广播、新媒体立体化传播途径开展健康科普,让权威、科学的健康科普宣传更加及时、覆盖更具广度;最后,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等,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授课、手术带教等,同时向老百姓提供健康科普指导和咨询,在百姓身边设立移动健康宣讲阵地,帮助民众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性,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微信截图_20230828111440.jpg

陈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成立(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一、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工作可借鉴的内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器官捐献工作可以以自身专业为立足点,深刻剖析民众在这方面的心理障碍、心理诉求等,并有针对性地打造“亲民”“有意义”“便于传播”的内容。

(2)可以借助同济医院这个大平台,借助相关专业专家学者的影响力,进行器官捐献知识的科普和倡导,提高平台对外宣传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3)尝试拓展传播渠道的种类,形成多渠道传播矩阵,产生共振效应。同时可以走进高校、社区等,提高在普通民众中的传播力,让器官捐献理念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

(4)针对在校学生和其他年轻人,进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与移植》公选课的推广,也可通过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方式进行相关知识及典型案例的推广,引发年轻人的共鸣,号召他们加入到公益事业的队伍中来。

(5)针对移植受者这类特殊群体,进行移植后相关知识的科普及器官捐献者大爱故事的传播,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并有效进行器官捐献大爱精神的延续。

二、政策及宣传的作用:

(1)器官捐献的意义在于:①传递人间大爱,体现社会进步文明;②挽救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生命;③服务医学发展,展现人性光辉。而政策的作用在于保护正当权益,维护公平公正,防止违法犯罪,保障器官捐献工作合理合法地开展并最终实现器官捐献的目的和意义。

(2)宣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才能够逐步扩大影响力的工作。宣传舆论在关键时刻能够凸显和把握住思想的重点。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民众思想的转变,而更深刻、更大范围地改变思想需要从宣传着手,一点点地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可以说,宣传工作是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关系着器官捐献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微信截图_20230828111455.jpg

同济医院开展“6·11中国器官捐献日”活动(图片来源:同济医院官方网站)

03

问:器官捐献与移植理念经过多年的不断推广,逐渐被民众所了解和接受,而且逐步走进了课堂,这是否预知器官捐献已逐渐走入普通医疗科普领域?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陈孝平院士:2017年初,华中科技大学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与移植》公选课作为专门课程纳入本科课堂教学,在全国本科高校中尚属首次。希望有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器官捐献与移植,并通过自身力量有效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为这份大爱事业贡献力量,让生命接力在阳光下延续,从而推动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后续也有更多省份将此内容加入高校或高中学生课程。今后我们会在青少年的通识教育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在未来,器官捐献课程有没有可能走进九年义务教育,值得商榷,但也值得期待。这些开创性的举措对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具有很重要的代表意义,也预示着器官捐献逐渐走入普通医疗科普领域。

微信截图_20230828111509.jpg

陈孝平院士讲授《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与移植》课程(图片来源:湖北经视)

04

问:在我国每年约30万因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的病人中,能够实现器官移植手术的仅有1到2万例左右,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改变?

陈孝平院士:(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器官捐献工作的了解与参与意识。只有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器官捐献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质的改变。

(2)提高医疗技术,提高边缘器官及劈离器官的使用率,降低器官弃用率。

(3)提高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综合素养,提高器官协调成功率。

(4)加强全社会、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协同发力,推动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例如2016年5月,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通过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有效地缩短了转运时间,为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助力。

微信截图_20230828111526.jpg

《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文件(图片来源:国卫医发[2016]18号)

05

问:我们应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器官移植病人的存活率及存活时长,让捐献器官展现出最大的价值,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

陈孝平院士:(1)加大对器官移植技术、新型高效低毒免疫制剂研发等方面的投入。

(2)加大人文关怀力度,通过微信或电话随访的方式,针对不同时间段的疾病流行情况,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移植受者应对疾病的认知和能力。

(3)鼓励基础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技术创新,包括免疫耐受等理论创新,推进器官移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4)完善随访制度,加强移植受者对自我身体的重视及对常见健康问题的了解。

微信截图_20230828111538.jpg 

06

问:三月初,您就任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对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和展望?

陈孝平院士:目前我国虽然是器官捐献的第二大国,但我国器官捐献事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器官捐献在国外已经成为很平常的事,例如西班牙、北美的每年百万人口捐献率接近40。近年来,经过不断地努力,我国的百万人口捐献率已经升至4.0以上。这说明器官捐献正被越来越多的民众认同,但是离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未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1)加强器官捐献的公益宣传,让全民参与器官捐献工作的积极性逐步提升。

(2)优化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平台,提高登记效率。

(3)完善协调员的职业规划,促进协调员队伍的建设。

(4)建立潜在捐献者的信息平台,逐步提升器官捐献案例数量,让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人有机会进行器官移植。

(5)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让器官捐献事业成为有效推动“健康中国”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

微信截图_20230828111550.jpg

陈孝平院士进行医学讲座(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动:

(1)目前,公民可以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进行志愿登记,表达逝世后进行器官捐献的意愿,所有公民的登记信息都会被视为个人隐私并绝对保密。截至2023年5月3日,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登记的器官捐献志愿者有6225593人。我们可以进一步进行多渠道的深入宣传,也可以继续扩宽便于进行器官捐献登记的平台,提高广大民众对器官捐献工作的认知和进行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的积极性。

(2)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没有合适的激励体制和明确的职业化规划,岗位设置没有明确规定,角色界定模糊,职责范围过于宽泛,工作繁杂,职业地位偏低,尚未得到社会的完全认可,工作人员实际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巨大,人员流失严重;且在平时的工作中难以进行内部专业化的培训和学习,社会上也缺乏针对协调员继续学习的机构,导致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且需要很长的培养周期。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器官捐献工作的持续开展,影响器官捐献工作的质量和整个队伍素质的提高,因此优化协调员的职业规划及加强协调员的专业培训势在必行。

(3)加强对困难捐献者家庭的救助和人文关怀,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将捐献者的大爱奉献精神传递下去。

(4)开展缅怀人体器官捐献者的纪念活动,宣传弘扬“人道、奉献、博爱”的红十字精神,传播人体器官捐献的正能量和新理念,促进器官捐献工作的有序化和持续化开展。

微信截图_20230828111608.jpg

湖北省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

声明: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若著作权人不想在本网站发布,可后台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303栋1单元601 电话:027-83662394 
同济医院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