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奔跑,都在为生命续航——一位OPO工作人员的生命接力纪实
时间:2025-07-04     浏览:     作者:

在生命的长河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24小时待命,与时间赛跑,只为守护生命的希望。让我们来到“6.11中国器官捐献日”活动现场,走进同济医院医务处OPO办公室工作人员李毅的故事,聆听那些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感受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坚守,致敬每一份让生命延续的大爱!

今天,站在中国器官捐献日的活动现场,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因为这个日子,属于每一位心怀大爱、用生命续写希望的器官捐献者,以及他们背后那些无私奉献的家属。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气与担当,才让无数濒临凋零的生命重新绽放光彩。同样也属于从事器官捐献公益事业,借此表达深深敬意与诚挚谢意的我们。

今年是我在这里工作的第7年,在这段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早已习惯了一种特殊的生活节奏——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我们永远处于“待命”与“奔跑”的循环中。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深夜的铃声可能是希望的号角,也可能是紧急的召唤。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梦乡时,我们可能正在奔赴潜在捐献者所在医院或者移植受者所在医院;当节假日阖家团圆时,我们可能在机场、高铁站与时间赛跑,护送着珍贵的器官穿越千里。

记得2021年冬天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一位肝功能衰竭病人亟需肝移植挽救生命。而幸运的是,同济医院的一位器官捐献者的肝脏,经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分配后,恰好与其匹配成功。

然而,意外突如其来——捐献者在脑死亡判定成立后半小时突发心跳骤停!接到紧急获取并转运肝脏的指令时,距离病人所在城市的末次航班起飞已不足两小时。没有丝毫犹豫,刚端起的饭碗被放下,我们立刻投入到与时间的赛跑中。获取手术紧张而顺利,当肝脏装好出发时,距离航班起飞只剩50分钟。一路上,的士司机一路狂飙,平日35分钟的路程被压缩到25分钟;机场地勤人员全力配合,紧急绿色通道为生命让行。最终,在客舱门关闭前两分钟,我气喘吁吁地登上了飞机。当屁股落座的那一刻,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当晚23点,器官顺利交接,第二天传来手术成功的消息,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欣慰。

这样的“奔跑”对我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去年有一位同事,在结婚的当天还在时不时关注工作动态,因为担心捐献者家属有问题需要咨询。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拍婚纱照的计划一直因工作不断调整,幸亏我老婆也是医务工作人员,对这种繁忙的工作状态习以为常,但是,还是要谢谢她的理解和包容,以及对我工作的支持!

wechat_2025-07-07_103756_708.jpg

也正是有了我们小家的支持,还有OPO团队这个大家庭的协助,每一次奔跑心中都充满了力量,也更加坚定了信念,那就是:全力以赴缩短器官缺血时间,就是为病人争取生的希望。因为我们深知,器官移植的黄金时间以小时甚至分钟计算,肝脏的保存时间仅有6-8小时,肾脏稍长但也不过24小时。每节约一分钟,病人等待的时间就可能缩短一分钟,移植后器官功能的恢复就会更快一分,康复的希望就会更大一分。

有人问:“这么拼命,值得吗?”我想说:当我们亲眼见过病人移植成功后与家人相拥的场景,当我们听到孩子们喊出“爸爸又能陪我玩了”时,答案早已不言而喻。

而在中国,每年有超过30万器官衰竭病人等待移植,但仅有约2万人能获得重生的机会。这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等待,是无数医护人员在坚守,更是每一位器官捐献者和家属的无私大爱。

我曾见过一位父亲,在儿子因意外脑死亡后,颤抖着签下捐献同意书。他说:“我的孩子走了,但如果他的器官能救活别人,他就还活着。”我也见过一位母亲,紧紧攥着女儿的手,含泪说:“让她最后帮助一次别人吧……”

这些捐献者和家属,是真正的英雄。他们承受着至亲离世的悲痛,却选择用爱点亮他人的生命。这份馈赠,没有豪言壮语,却重如千钧。

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用无私的爱,让生命的价值在奉献中得到了升华。他们将希望带给了绝望中的病人,让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看到了曙光,也让我们的努力展现出更大的价值。在这里,我想代表所有OPO工作人员,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的大爱无疆,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

我也想对我的团队说:兄弟们,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哪怕风雨再大,哪怕路途再远,只要我们多努力一分,多争取一分,就可能多救一个人。

最后,愿每一个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愿每一份大爱都能被永远铭记。谢谢!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303栋1单元601
同济医院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