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命”“奔跑”“忙碌”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以下简称协调员)的工作日常……他们一路上有汗水,有艰辛,有潸然泪下,也有坚守后的收获与感动。工作往往在幕后,但付出和努力是每一次生命传递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竭尽全力地为那些处于生命尽头的人们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带来慰藉,让他们在痛苦中找到意义……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有关于协调员工作的描述。那么究竟什么是协调员呢?协调员是指经红十字会认定的参与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现场见证、信息采集报告等工作并协助完成人体器官捐献其他相关事务的人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近距离了解协助生命传递的使者: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协调员的工作时间非常不定,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周末,他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手机不敢关机,不敢离身,因为每一次的响起都可能意味着一次生命的传递。节假日因为紧急情况丢下一家老小,匆匆忙忙出门,留给家人离去的背影,这些都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即使在自己婚礼这样的特殊时刻,协调员也可能因为有潜在捐献者案例信息需要紧急处理。我们生活中就有这样一个协调员Y老师,婚礼前一天还在前往医院进行案例沟通,一直忙到了深夜才回家。婚礼当天,她时不时看下手机微信,我们开玩笑说是不是等待新郎接亲的过程比较着急。她莞尔一笑,挺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想关注下之前沟通的那位潜在捐献者家属有没有回信息,如果回了就得赶紧处理下。我们提议让她安心结婚,工作事宜让其他的协调员帮忙。她说:“好不容易和家属开始拉近的距离和建立的初步信任,不能因为我自己的事情影响了。”因为婚礼前进行沟通的潜在捐献者信息还未能完成所有程序,所以协调员Y老师在婚礼的第二天就继续前往科室与家属作进一步沟通,直到所有步骤得到妥善处理。后来我们还经常开玩笑说,她这是抽空结了个婚。
器官捐献的协调过程往往紧迫且充满压力,需要协调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沟通、协调和文档工作,所以协调员们总是健步如飞,打个招呼的功夫便消失在人群中。在忙碌的工作中,有时连好好吃顿饭都变得极其奢侈。一天中午,协调员W老师刚端起饭碗,准备享受片刻的宁静时,手机铃声却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了有潜在捐献案例的紧急消息,需要他立刻前往处理。他二话不说,放下手中的碗筷便急匆匆地赶往医院。那一顿饭,他只吃了一口,因为他知道,时间就是生命,每一次生命的传递,每一个等待移植的病人都在与时间赛跑。协调员们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随身携带一个沉甸甸的书包,我曾经好奇地问过:“这大个包随身带着不重?会不会不方便呀?”协调员T老师笑着说:“哪有女生不怕负重的,只是这里面装的都是开展协调工作所需的全部物品,一旦有电话来,我们就可以直接走,省得再收拾要浪费时间。”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和书包一起承载的责任心和抗压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死亡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其影响都是深远而复杂的。协调员经常与处于生死边缘的病人及家庭打交道,要处理的也是极为敏感和情绪化的情况,所以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情感调节能力和沟通技巧,还要不断学习政策、法律法规、医学、伦理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清晰、准确地传达信息,并且倾听,理解到病人和家属的需求和担忧,最终帮助实现生命的延续。“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协调员做的就是延续捐献者的希望,传递更多生命的美好,让更多捐献者被铭记、怀念和提及,让他们的精神、品质、事迹被后人记起和传承,那么捐献者其实并未真正离去。
许多协调员深知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因此他们自己也登记成为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希望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生命最纯粹的尊重,这是他们内心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性美好的坚定信仰。
随着新闻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广泛宣传,协调员这一岗位逐渐为公众所熟知和认可。媒体的报道不仅为协调员们带来了鼓励,也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协调员来说,树立医疗行业的良好形象,增强社会对这一职业的信任和尊重,是一个不断沉淀和成长的过程。他们深知,只有始终心存感激、心怀敬畏,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不辜负为器官捐献事业奋进拼搏的前辈们,才能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和鼓励。所以,他们一直行进在路上,哪怕期间会有因为不了解和不理解而导致的部分社会偏见、质疑和误解,他们依旧昂首挺胸地勇毅前行!期待有更多的人通过了解这一特殊岗位,关注到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并为这一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303栋1单元601 电话:027-83662394
同济医院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