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肾·新生·新担当:一位父亲重新做回家中“顶梁柱”
时间:2025-08-07     浏览:     作者:

许成文(化名)在一次例行复查中拿到了那张改变他人生的化验单——血肌酐值突破800μmol/L,提示肾脏丧失了功能。作为某科技公司的项目主管,这个常年加班的技术骨干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无声崩塌。

"就像电脑突然蓝屏。"许成文这样形容确诊时的感受。每周三次、每次四小时的血液透析成为生活标配,穿刺针扎进左臂血管时的锐痛,透析后如灌铅般沉重的双腿,以及永远不能痛快喝水的煎熬,让这个曾经连续加班72小时赶项目的"拼命三郎"逐渐褪色。

最刺痛的是在孩子学校的家长会上,孩子仰着脸问:"爸爸为什么不能带我爬山?"那时他刚做完透析,连抱起孩子的力气都没有。那年冬天,公司人事部的调岗通知成了最后一根稻草——从核心研发组调到档案室,理由写着"因身体状况不适合现岗位"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却在这个最该承担责任的年纪,被迫交出了生活的方向盘。“那段时间许成文特别自责,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自己却无能为力……”

这时,是家人的支持让他继续坚持下去。许成文的父亲狠狠地对他说:“担子你还是要挑,但是要等你康复之后,现在最主要是把病治好。”他的妻子说:“别怕,有什么事,一起扛,走过去就好了。”孩子也常在耳边说:“爸爸的肾脏只是暂时罢工了,过段时间就好了!”全家人的鼓励是他最大的精神支柱。他摆正了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排队等待匹配的器官。

漫长等待后的一个中午,手机震动惊醒了浅眠的许成文。来电显示武汉的号码,许成文心想:“难不成是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打来的电话?”他一个激灵坐起,手指按下了接听键。“许先生,现有配型成功的器官,请您立即到医院!”电话那头医生急促的声音里,他听见命运齿轮转动的轰鸣。

赶到医院时,许成文迅速完成术前检查。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专家团队也已做好各项准备。麻醉面罩扣下前,许成文看到的,是无影灯下专家、护士们那一双双专注的眼睛。

手术室的时钟走过5小时36分。“有尿了!”这是护士的声音,监护仪上代表肾功能的肌酐值也开始跳水式下降。当许成文在复苏室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护士正在替他换尿袋——淡黄色的液体正欢快地滴落。“看,你的新肾脏正在‘工作’。”

术后,在专家教授的帮助以及护理团队精心护理下,许成文恢复很快。术后第七天,医生查房时带来份特殊礼物:最新肾功能检测报告上,肌酐值已降至110μmol/L的正常范围。伤口愈合良好,“现在你可以下床在房间或者走廊适当走动了。”他笑着指着门外。

出院那天,阳光把住院部的玻璃幕墙染成金色。许成文离开时,走过康复科走廊,墙上的宣传栏贴着很多病友写给医生护士的感谢话语,许成文也有很多话想跟他们说,但一时语塞,因为内心的感激太多、太重。

2025年清明假期,许成文带着孩子登上磨山。在山顶俯瞰东湖时,手机震动起来——是同济医院的随访提醒。他拍下眼前的春色发给负责教授,附言:“这是新肾脏看到的第一个春天,感谢你们。”如今许成文已重返岗位,他的家庭又逐步回到原来平凡又美满的样子。

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303栋1单元601
同济医院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